民国期间,坛丘境内就有私人诊所及民间游医(走访郎中),为当地百姓行医治病。私人诊所分别设在镇区和缺医少药的远郊农村。当时霍乱、天花、伤寒、麻疹、水痘、疟疾等传染病在坛丘时有流行,民间医生方便了病人,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。但当时医疗条件及医学技术较差,有些人患了传染病往往不能及时治疗而死亡。
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健康,重视医药卫生工作,组织个体医生走集体化道路,成立联合诊所;发动群众,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除四害防病;预防接种及防治血吸虫病,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。1953年,坛丘区成立清洁管理所(简称清管所)。1968~1970年,推行合作医疗制度,全公社各大队先后成立卫生室21个,配备“赤脚医生”“保健员”共46人。1970年,坛丘公社医疗管理委员会成立(简称医管会)。1970年10月,坛丘成立血吸虫病防治组。1976年6月,经省验收组验收,坛丘公社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。
1992年6月25日,坛丘乡卫生保健领导小组成立,是年,坛丘乡荣获吴江市城管卫生第三名和灭鼠先进乡等荣誉。1993年6月,坛丘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成立。是年11月,坛丘通过省、市验收,获江苏省初级卫生保健合格乡镇。
1996年3月13日,坛丘爱婴医院建立;是年5月10日,坛丘镇健康领导小组成立。1997年5月,建镇垃圾填埋场;是年10月,农村实行改厕工作,年内共改厕2217户。11月,经苏州市验收组验收,坛丘村成为坛丘镇第一个苏州市级卫生村。是年12月12日,坛丘镇成为苏州市卫生镇。
1998年11月16日,坛丘镇“红十字会”成立。是年底,坛丘村被江苏省评为卫生村。1999年8月底,西白漾村被江苏省评为卫生村。10月16日,坛丘镇经江苏省验收组验收,成为省级卫生镇。
一、私人诊所
民国期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,坛丘地区的私人诊所有17家,多以中医为主,科别也较全面,有外科、内科、伤科、儿科、妇科、针灸科、牙科等。这些医生有的在镇上开设诊所,有的在自家住宅设门诊,也有的借助药店一角坐堂门诊,他们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科知识。南塘港陈益如是私人诊所医生,是吴江县中医儿科专门委员之一,民国23年(1934年),开设在南塘港的小儿科门诊很出名。是年5月,吴江县政府批准4位中医师,其中2位是坛丘人。民国35年,坛丘有8位中医师参加吴江县中医工会。
表14-1 坛丘私人诊所情况表
诊所名称 |
科别 |
店主籍贯 |
店址 |
开业时间 |
停业时间 |
陆少南 |
中医外科 |
坛丘 |
坛丘集镇 |
民国2年 |
不详 |
陆玉岗诊所 |
伤外科 |
浙江兰溪 |
坛丘西村 |
民国3年 |
1956年 |
周新民诊所 |
妇、内科 |
吴江 |
坛丘庙弄 |
民国5年7月 |
1954年 |
卢佩炯诊所 |
中医内科 |
震泽 |
明月桥北岸 |
民国16年 |
1950年 |
陈梦舟诊所 |
中医儿科 |
坛丘 |
南塘港 |
民国18年 |
1933年 |
陈益如诊所 |
中医儿科 |
坛丘 |
南塘港 |
民国23年 |
1958年 |
朱掌伯诊所 |
中医咽喉、儿科 |
浙江新塍 |
清风桥头 |
民国24年 |
1956年6月 |
童立人诊所 |
内、外科 |
坛丘 |
坛丘西村 |
民国28年4月 |
1956年6月 |
蔡昌和诊所 |
西医儿科 |
黎里 |
徐海山私宅 |
民国29年 |
1956年6月 |
花宝诊所 |
小儿奶痨 |
浙江乌镇 |
坛丘西村 |
民国29年 |
1980年 |
王树林诊所 |
伤科 |
坛丘 |
自家私宅 |
民国35年 |
2000年 |
杨恺明诊所 |
中医内科 |
盛泽 |
药店坐诊 |
民国时期 |
1956年 |
周留金诊所 |
针灸 |
坛丘 |
庙弄 |
民国时期 |
1956年 |
徐景藩诊所 |
中医妇科 |
浙江慈溪 |
童仁泰药店坐诊 |
1949年 |
1953年 |
高飞诊所 |
西医内科 |
浙江平湖 |
清风桥南岸支家私宅 |
1951年 |
1956年1月 |
金尧春诊所 |
中医外科 |
浙江 |
老鼠坝 |
1953年 |
1956年 |
邵乃新诊所 |
中医妇科 |
盛泽 |
升明殿 |
1953年 |
1956年 |
陆炳荣诊所 |
伤外科 |
坛丘 |
明月桥头 |
1953年 |
1956年6月 |
二、民间游医
民国时期,交通不方便,农村百姓患小病,大多不便到集镇诊所就医,一般就近请民间游医疹疗比较方便。民国期间,坛丘农村的民间游医较多。如大熟村的姚传生自民国23年(1934年)开始行医至1978年去世前,一直在乡村巡回行医,他每年都要去山里采药,为百姓治疗毒蛇咬伤。民间游医中稍有名的还有龙桥村的沈宝官、郎中村的吴雪林、南塘村的陈立晨、溪南秀才浜的陆宝生和北旺村的徐龙官、徐阿大、卢连财等。